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头、纺织工业中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他实质上是要说明 ( )
| A.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不大 |
| B.蒸汽机并不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和革新 |
| C.工业革命后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比技术革新的影响更深刻 |
| D.工业革命后各国注重的是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而不是技术革新 |
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 )
| A.董仲舒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 C.社会发展规律 | D.“天人感应”理论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
| A.孟子、荀子 | B.董仲舒、朱熹 |
| C.朱熹、王守仁 | D.李贽、王夫之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 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
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
|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 D.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