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密封钟罩内给予充分的光照,以下关于本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
A.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NaOH能吸收CO2 |
B.证明光合作用必需条件是CO2;NaHCO3不能吸收CO2 |
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NaOH能吸收CO2 |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NaHCO3不能吸收CO2 |
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蛋白质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备黄豆组织样液时,可以加少许SiO2 |
B.用鸡蛋蛋白作实验材料时,通常要用水加以稀释 |
C.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与斐林试剂相同,但浓度不完全相同 |
D.将双缩脲试剂A和B同时加入盛有蛋白质稀释液的试管中,摇匀后观察 |
甲地从乙地引进了一种豆科作物,种下去以后根系上没有根瘤,植株也矮小瘦弱,原因是
A.缺水 |
B.缺少无机盐 |
C.土壤中没有根瘤菌 |
D.土壤中没有与该种豆科作物相适合的根瘤菌 |
下图表示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②过程的场所是在线粒体中,②过程所产生的ATP数量远远多于①过程生成的ATP数量 |
B.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①②⑧等过程的进行 |
C.丙氨酸只能在人体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 |
D.肌糖元不能直接变成葡萄糖,必须先经过分解产生乳酸,乳酸通过血液循环达到肝脏,在肝脏内转变成肝糖元或葡萄糖 |
据统计1株15年生的山毛榉盛夏每天蒸腾作用失水量约为75 kg,而有20万张叶片的桦树夏季每天蒸腾作用失水高达300~400 kg。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意义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失水是植物体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动力 |
B.蒸腾作用促进叶合成的有机物向储存器官(如果实、种子等)运输 |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有利于调节植物周围气候 |
D.蒸腾作用利于植物叶片内外气体交换 |
某学生将3%的KNO3溶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洋葱表皮上,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2小时后企图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
A.错拿了对照样品 |
B.溶质分子被缓慢吸收,水分子再度进入细胞 |
C.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
D.2小时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