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入世谈判是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在世界谈判史上也极为罕见。自1986年7月10日中国正式向WTO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起,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成为WTO的成员。……中国的“入世”是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的第一等大喜事。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社会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入世”也有令人担忧之点,在同新自由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还处于弱势地位,中国有丧失独立的工业体系之虞;“三农问题”可能火上浇油,可能带来失业人口增加;为腐败增添土壤。
——《中国人的WTO心灵史》、《入世的喜与忧》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重要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它的成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是何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入世历程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就材料三作者对入世的担忧,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是因为这两个城市
A.临近香港、澳门,华侨多 | 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
C.已经有许多外资企业 |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即 |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下表为我国l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粮食 |
植物油 |
猪肉 |
1957年 |
203 |
2.4 |
5.1 |
1960 |
163.5 |
1.85 |
1.55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C.1957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
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
从下表可以看出l952—1957间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l0个百分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年份 |
轻工业 |
重工业 |
1952年 |
63% |
37% |
1957年 |
54% |
46% |
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 B.“一五计划”的实施 |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