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I、实验原理: 。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II、实验材料:活的小白鼠胚胎。
III、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高倍显微照片。
IV、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 。
②向A、B两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
③ 。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增殖到大约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以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 ,3~5min后,盖上盖玻片。
(4)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 期的细胞,并与 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V、结果分析与结论:
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
VI、回答问题:
在实验中,C培养瓶所起的作用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微照片有何不同? 。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一种不能进行逆转录的RNA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
B.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在自身的核糖体内合成 |
C.家禽和人类的被感染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似的受体 |
D.被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
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
类别 |
Ⅰ |
Ⅱ |
Ⅲ |
Ⅳ |
父亲 |
+ |
- |
+ |
- |
母亲 |
- |
+ |
+ |
- |
儿子 |
+ |
+ |
+ |
+ |
女儿 |
+ |
- |
+ |
- |
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显性遗传病
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正常情况下可能存在()
A.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
B.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
C.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
D.一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
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
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
C.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
如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其体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目均为2n,其中A、a、B、b表示染色体,设①②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n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n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n
D.①有姐妹染色单体,②③均无姐妹染色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