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春晖中学高三年级2008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化学,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氯水存放于棕色广口瓶中 ②可用氯化铁溶液除去试管内难以刷去的铜迹 ③在200 mL 烧杯中,加入80 mL 水和20g KNO3晶体,配制质量分数约为20%的KNO3溶液。 ④取钠切割后,将剩余的钠块放入废液缸 ⑤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⑥在500 mL容量瓶中加入12.5g胆矾和500 mL水,配制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
A.②⑤ | B.①④ | C.②③⑤ | D.②③④⑤ |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 B.混合气体的密度 |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 D.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 |
如图所示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O2 ΔH<0,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a点 | B.b点 | C.c点 | D.d点 |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氢气中1 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 B.557 kJ | C.436 kJ | D.188 kJ |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 O2(g)===2H2O(l)△H =-571.6kJ·mol-1
C3H8(g)+5O2(g)=== 3CO2(g)+ 4H2O(l)△H =-2 220.0kJ·mol-1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和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A.1:3 | B.3:1 | C.1:4 | D.1:1 |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SO2(g)+1/2O2(g) SO3(g)ΔH=-98.32 kJ/mol,在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196.64 kJ | B.196.64 kJ/mol | C.<196.64 kJ | D.>196.64 k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