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________。
(2)Z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光能活化位于______上的____________分子,释放出______,并经最终传递最终生成Z。
(3)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氧化碳,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与21%的O2浓度下,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的差值是_____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中存在碱基A与T配对 |
B.核糖体是各种酶的合成场所 |
C.细菌中的核糖体,有的游离于细胞质基质,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 |
D.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结构是核仁 |
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库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
B.当蜥蜴数量增加,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将会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 |
C.当基因库中W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 |
D.蜥蜴中所有基因W与基因w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
下列关于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 |
B.减数分裂中DNA的两条链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
C.DNA分子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
D.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
某同学探究“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主要原理是活的植物细胞能够发生渗透作用 |
B.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载玻片等仪器以及苏丹Ⅲ、重铬酸钾溶液等药品 |
C.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时,细胞会略微膨胀 |
D.结果表明大多数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25~0.3mmol/L之间 |
下图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XY型)细胞分裂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图1、2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中BC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个Y染色体 |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3所示细胞均在BC段 |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