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确定并登上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Dome-A,在那里设立了自动气象站,这是人类首次到达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Dome-A地区,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和研究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据此回答17~19题
17.我国科考队确定Dome-A的准确位置采用了下列哪种技术( )
A.GPS B.GIS C.RS D.VR
18.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共同点不是( )
A.都位于寒带 B.都有极昼、极夜、极光现象
C.都有丰富的能源矿 D.气温、风速、降水均大体相当
19.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科考了解全球变化,预测全球变化的发展趋势
B.通过科考了解南极环境的特点,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南极提供依据
C.通过科考加强交流与合作,维护我国在南极的合法权益
D.通过科考摸清南极的资源状况,为大规模开发南极奠定基础
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A.石灰岩、砾岩、页岩 | B.大理石、板岩、石灰岩 |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 | D.玄武岩、砾岩、片岩 |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回答28—29题。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沉积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A.⑤⑦和⑥⑧ | B.⑥②和⑤⑧ |
C.③④和①② | D.⑤⑧和⑥⑦ |
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 B.岩浆岩和变质岩 |
C.沉积岩和变质岩 | D.变质岩和沉积岩 |
红海位于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
读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四幅图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对①②③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张力作用 |
B.②处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C.③处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上游 |
D.④处常形成沟谷、河流 |
读天气系统图,回答23~24题。图甲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图乙中
A.①线绘制的 |
B.②线绘制的 |
C.③线绘制的 |
D.④线绘制的 |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
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
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
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