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总人口达到13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227万人。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9万人,出生率为12.41‰;死亡人口825万人,死亡率为6.40‰;全年净增人口77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01‰。65岁及以上的老人9692,占总人口的7.50%;2004年
末全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3万人,出生率为12.29‰;死亡人口832万人,死亡率为6.42‰;全年净增人口76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87‰,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人9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6%。
——摘自《2003和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湖北省03和04年人口信息(部分)统计表
年份 |
出生人数 |
死亡人数 |
自然增长率 |
年末总人口 |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
2003 |
49.5万 |
35.6万 |
2.32‰ |
6001.7万 |
7% |
2004 |
50.6万 |
36.2万 |
P |
6016.1万 |
7.2% |
——《湖北省2003年和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应属于
A.“传统型” B.“原始型” C.“现代型” D.“过渡型”
(2)2004年湖北省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为
A.2.3‰ B.2.4‰ C.2.5‰ D.2.6‰
(3)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和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主要特点有:
(4)2004年我国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0.0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读“世界主要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农业区中数字代表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①
②③④(4分)
(2)④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为______。(6分)
(3)①地区农业的优势有
①
②
③(3分)
图1是人口增长示意图,图2是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读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反映二战后非洲国家人口增长状况的是图1中的_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国家常常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图1中的B国家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_阶段,D国家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__阶段。
(3)在图2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阶段,此阶段城市中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4)图2中①、③阶段城市化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但形成的原因却不相同,
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共14分)
(1)图上已勾绘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并用字母A、B分别注明。请指出A是平原,B是平原。
(2)黄河中游两条重要的支流是、。
(3)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4)下面四幅图为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对比图,请你根据这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A、B、C、D四幅图哪条河流代表黄河。
读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
(1)四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多集中在 季。
(2)如果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即进入雨季,上海雨季的月份共 个月,四城市雨季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3)读出北京、广州的1、7月平均气温,计算两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是 ℃、 ℃。由上总结出,我国气温年较差由北向南越来越 。
(4) 哈尔滨、北京的气候类型是;上海、广州的气候类型是。(以上每空1分)
(5)为什么冬季哈尔滨比广州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