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这时,方向盘向左一打,车驰入一片空地,天一下子亮堂、清朗起来,大群的景观以最集中的方式突袭般地跃入你的眼帘: 。这分明一边是自然风光,一边是人文历史。
①以无比优雅的姿态展示着阿尔卑斯山脉的魅力
②桥头一座六角型石砌水塔,像一个彪悍的角斗士
③右面,一大片湛蓝、清纯的湖水静静地伸展出去
④保卫着它身后那些有年代的、色彩斑斓、格调沉郁的老城建筑群
⑤保卫着这沉默驯顺的桥
⑥带雪峰的群山则在湖的纵深处呈一字排开
⑦左面,一座带屋顶的老木桥横跨在河上
请欣赏下图漫画,并按要求答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此幅漫画所揭示的寓意。
请你就以上漫画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发表两点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评论。
现在,全中国有超过三万万人啃英语,未来讲英语的中国人超过英语母语者的数目已经赫然在望。
本来是外语的英语,在现代工业的中国,许多人却把它当成了母语来学,而真正的母语反倒放在一边了。出现了说英语时是侃侃而谈,流利非常,说汉语时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写英语时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写汉语时是提笔忘字,颠三倒四。不说那些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好,对外交流多的大都市里,这样会外语、不会母语,讲英文、不讲中文的时髦者较普遍。
近些年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不问客观情况,不管实际需要,无论是考学,还是考职称;也无论是学中文,也还是学历史,都要把外语当作必考科目。不管你有没有用,也不管你专业水平如何,只要外语没有达到一定的等级,你就休想过关。即使是一些从来也不需要使用外语的行业,在考职称时,外语也成了硬指标。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 “塞门”和“反坫”的意思是“国君享有的建筑”。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三则新闻,然后回答问题。
四川新生代农民工带着改变自己未来的憧憬走出大山,然而,工作强度高收入低、福利保障差、受到歧视是他们普遍遭遇的困境,低学历低技能使他们只能从事那些环境恶劣、工资低、待遇低的工作。微薄的收入,难以满足他们的都市化消费。从四川到广州、深圳闯世界的年轻人,不少选择以抢夺他人财物的方式在城市立足。
(摘自《四川新闻网》2011年04月11日)
河北省文安县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大都面临就业难、业余生活单调等问题。为此,由团县委牵头成立了“青年农民工加油站”,为外出务工青年提供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法律维权、紧急救助等在内的10个方面服务。——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青年农民工找到‘家’的感觉,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
(摘自《河北日报》2011-05-27)
刘明,是湖南常德桃源县的一个青年农民。在广州打工时,他从服装厂车工、酒店服务员,一步步做到了酒店主管。刘明看到工友们在工作之余,不是逗留在路边的黑网吧,就是泡在赌博的游戏厅,深有感触。2006年,他辞掉酒店经理的职位,自己掏钱,创建了工友俱乐部——“心灵之约蓝吧”。该俱乐部还创办了《草根》杂志,开办了职业培训班。
(摘自《长沙晚报》2011年10月1日,有删节)
阅读并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