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间期是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等物质积累的过程。
(1)在DNA的复制过程中,DNA在 的作用下,双螺旋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并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采用 复制方式合成子代DNA分子。
(2)某基因中的一段序列为……TATGAGCTCGAGTAT……。据下表提供的遗传密码推测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
密码子 |
CAC |
UAU |
AUA |
CUC |
GUG |
UCC |
GAG |
氨基酸 |
组氨酸 |
酪氨酸 |
异亮氨酸 |
亮氨酸 |
缬氨酸 |
丝氨酸 |
谷氨酸 |
(3)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从间期进入前期,除了核膜、核仁消失外,在显微镜下还可观察到 和 的出现。
下图是一个遗传病家庭系谱,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基因,a是隐性基因。请回答:
(1)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是 性基因,在 染色体上。
(2)3号的基因型是 ;
(3)7号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4)8号与表现型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患遗传病的最大概率是 ;
(5)4号与患病的男性结婚,生一个患病的女孩的概率为 。
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表现型 有甲病、无乙病 |
表现型 无甲病、有乙病 |
表现型 有甲病、有乙病 |
表现型 无甲病、无乙病 |
|
性别:男性 |
279人 |
250人 |
6人 |
4465人 |
性别:女性 |
281人 |
16人 |
2人 |
4701人 |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进一步判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还要采取什么方法?
(3)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Ⅲ10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Ⅳ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___,只患甲病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Ⅵ11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患病原因。
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据图回答:
(1)假设已知甲岛上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E和超长翅蝉F,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B物种演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居住,试分析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会给乙岛上C物种带来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乙岛上的C物种属XY型性别决定。已知C物种上的有斑点性状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某研究人员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幼小时就能通过有无斑点来识别雌雄的物种C,请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画出实验图解并作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
(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可育但更象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右图)。
1)请在下面填出右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②;③。
2)优质的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的成功培育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 B.人工选择的结果 |
C.生存斗争的结果 | D.定向变异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