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 某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一定量的ATP、NADPH、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然后按图示的条件进行Ⅰ、Ⅱ两个阶段的实验,并绘制了相关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1)阶段Ⅰ积累的主要物质,除葡萄糖外还应有                         
(2)曲线中,从         点以后,可检测出“电子流”。
(3)曲线BC与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4)该科学家设计这个实验装置相当于植物体中的哪种细胞器?        
(二)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民利用塑料大棚培植花卉、蔬菜,不但丰富了市场,而且能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试结合大棚内种植中的一些技术环节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的冬季,大棚内仍有较高的温度,能保证植物的正常成长,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是:
                                                                  
                                                                 
地球“温室效应”中和塑料大棚内起作用物质是         
(2)制大棚所用的塑料薄膜有多种颜色,如无色、红色、绿色、蓝色等,从促进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何种颜色最好?       
(3)夜间适当          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植物产量,因为            
                                                                             
(4)大棚内每天要适合通风,否则棚内植物将不能成长,这主要是因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体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图1表示人体某器官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相互调节的关系模式图,图2是雌激素调节细胞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________(填名称)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并作用于炎症部位的淋巴细胞,使炎症减轻。
(2)图1中物质②由⑦产生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①,物质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②和图2中的雌性激素一般都作用于对应的①结构,从位置上看①在图1、图2中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细胞产生的物质③(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④,并使④兴奋,在此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号转换过程。
(4)人体在初次接触新病毒时,免疫系统往往会产生过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由图1分析可知,医生可给病人注射________________以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5)雌激素作为细胞间的信号分子,通过改变细胞代谢过程来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结合图2分析,其调节作用的机理是:雌激素以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后形成激素—受体蛋白复合物,并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的________过程,最终使细胞内的酶等蛋白质合成增加,产生一系列效应,从而使机体发育加快。

已知水稻的光效(光能利用效率)由一对基因(A、a)控制,抗病性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纯合低光效抗病水稻(甲)

(1)水稻的低光效与高光效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而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辐射处理后得到一株水稻,检测突变基因转录出的mRNA,发现第二个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问该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一定能改变吗?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最短时间内,用乙来培育高光效抗病水稻新品种,为了提高其在子代中的比例,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
(4)右图表示一株水稻(Aa)中一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该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点上分别存在基因A和a,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使水稻的高光效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表达,从理论上讲常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分析如图所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经检测,已知Ⅰ1无甲病的致病基因,Ⅰ2、Ⅱ6的家族无乙病病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1)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若Ⅱ2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已鉴定胎儿为女性,但医生仍建议不要生育,原因是仍存在________的患病概率。
(3)若Ⅲ2与Ⅲ3近亲结婚,子女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为________。
(4)如果Ⅰ1与Ⅰ2生一女儿,且不患甲病。则可能是亲本之一的________在产生配子时异常。
(5)经查Ⅲ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原因是其父亲形成精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分裂没正常进行。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 min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4
29
32
34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乙所示曲线的________段获得的。
(3)与f点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________,与b点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大豆种子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2,4-D溶液浓度(mol/L)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0 min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50 min
A
0
0
1.1
2.2
3.3
4.4
5.5
B
10-12
0
6.5
13.0
19.5
26.0
32.5
C
10-10
0
8.0
16.0
24.0
32.0
40.0
D
10-8
0
7.5
15.0
22.5
30.0
37.5

请回答:
(1)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组别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1的实验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有色液滴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利用表中的相关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系中绘出大豆种子细胞呼吸速率与2,4-D溶液浓度的关系图。
图2

(4)与D组相比,当2,4-D溶液浓度为10-12 mol/L时,有色液滴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更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