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12月4日,纪念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1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认真总结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的成功经验,增强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维护促进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材料二:澳门回归祖国的10年,是“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成功贯彻实施的10年,是澳门同胞真正当家作主的10年,是澳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10年。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澳门实际的,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
材料三: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澳门特别行政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尽快制定完善高度自治范围内事务的具体制度。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基本法为依据,坚持从澳门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民主,理性务实探讨,广泛凝聚共识,使制定的制度符合澳门实际、切实可行。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政治道理?
为什么说澳门回归祖国的10年,是“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成功贯彻实施的10年,是澳门同胞真正当家作主的10年,是澳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10年?
贯彻、实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何重要意义?
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实现最大的价值。将资本投在哪一个部门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问题,私人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政府不要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它注意的问题。
李嘉图认为,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当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资本的时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一切事情就是避免一切。
斯密、李嘉图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局限性是什么?
请简要评析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脱(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的,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从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64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多种商品进口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外国畜力、水力或以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业机器在英国农场陆续出现,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种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年间,英国农业产量增加一倍。
——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
(2)从材料二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体会到,有时手中握有的货币工资数量看起来不少,但一用于购买商品,就发现所购买到的商品的数量和服务非常有限;有时看起来货币工资不多,但实际上的购买力却不弱。这是为什么呢?
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对这一学说进行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