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老师在课堂提问《辛丑条约》内容时,某班一位学生作了如下回答
①中国向八个国家各赔款4.5亿两白银 ②允许列强在上海设立“使馆界”,并派兵保护③中国拆除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南京铁沿线要地 ④禁止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生的回答

A.只有一条是符合史实的 B.没有一条是符合史实的
C.有三条是符合史实的 D.有两条是符合史实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过去之历史,则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B.汉字承载文化糟粕,应使用拼音文字
C.否定汉字的目的是反封建、革新社会
D.对汉字的批判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了方向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中“臣”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实行君主专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实行民主共和制

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此图说明了

A.等级有序的华夷观是国人排斥民主共和的主要原因
B.近代中国对西方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
C.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让国人不断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D.辛亥革命让中国人认识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必然性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C.人民不支持革命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