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 A.皇权受到制约 | B.君主专制强化 |
| C.世袭制度消亡 | D.地方权力削弱 |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 )
|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
| C.清朝盛行文字狱 |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
北京故宫中清朝中央某机构遗址有如下文字介绍:“……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
| A.辅佐皇帝,随侍左右 |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
| C.陪读陪写,参与决策 | D.掌管军队,谋划战事 |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
|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