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硫化氢的部分文献资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资料中“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这一记载十分感兴趣,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气体溶于蒸馏水制成氢硫酸饱和溶液,在空气中放置1~2天未见浑浊现象。用相同浓度的碘水去滴定氢硫酸溶液测其浓度。如图所示为两只烧杯中氢硫酸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情况。
实验二:密闭存放的氢硫酸,每天定时取lml。氢硫酸,用相同浓度的碘水滴定,图所示为氢硫酸浓度随放置天数变化的情况。
实验三: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以极慢的速度通人空气(1~2个气泡/min),数小时未见变浑浊的现象(如图)。
实验四:盛满试剂瓶,密闭存放的饱和氢硫酸溶液隔2~3天观察,直到略显浑浊;当把满瓶的氢硫酸倒扣在培养皿中观察2~3天,在溶液略显浑浊的同时,瓶底仅聚集有少量的气泡,随着时间的增加.这种气泡也略有增多(大),浑浊现象更明显些(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图)中,氢硫酸的浓度随时问变化而减小的主要因素是
(2)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碘水与氢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个实验中准确判断碘水与氢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者准确掌握所加碘水恰好与氢硫酸完全反应 。
(3)“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中,出现浑浊现象是由于生成了 的缘故。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三说明他们认为“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假设原因之一是(用文字说明) 。此实验中通人空气的速度很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实验四的实验现象说明“氢硫酸长期存放会变浑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原因的准确性,还应做哪些实验(只需用文字说明实验设想,不需要回答实际步骤和设计实验方案)?
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Mg2+、Ag+、NO3-、Cl- | B.Cu2+、Na+、SO42-、Cl- |
C.Ba2+、K+、NO3-、Cl- | D.Zn2+、Na+、OH-、SO42- |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NO3-、Cl- |
B.Ba2+、Na+、CO32-、OH- |
C.Mg2+、Ba2+、OH-、NO3- |
D.H+、K+、CO32-、SO42- |
E.Al3+、Fe3+、SO42-、Cl-
F.K+、Na+、NH4+、OH-
(经典回放)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材料,分子式为C32H49O2。生成这种胆固醇酯的酸是()
A.C6H13COOH | B.C6H5COOH |
C.C7H15COOH | D.C6H5CH2COOH |
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 )
乙酰水杨酸丁香酚
肉桂酸
①银氨溶液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氯化铁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
A.②与③ | B.③与④ | C.①与④ | D.①与② |
在实验室制得1 mL乙酸乙酯后,沿器壁加入0.5 mL紫色石蕊试液,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和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分两层,石蕊层仍呈紫色,有机层呈无色 |
B.石蕊层有三层环,由上而下呈蓝色、紫色、红色 |
C.石蕊层有两层环,上层呈紫色,下层呈蓝色 |
D.石蕊层有三层环,由上而下呈红色、紫色、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