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设,如下图所示。

(1)在假说甲和假说乙中,湖泊Ⅰ和湖泊Ⅱ中的两种鱼的祖先各是哪种鱼?
(2)DNA分析表明,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Ⅱ中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这一证据支持哪个假说?
(3)假说甲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什么?
(4)什么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是一个物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图3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在较长时间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1中,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基本一致”)。
(4)在图3中,假如C18O2作为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图中含有18O2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3中的________途径(用图中字母表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_过程;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_________过程。
(4)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

下面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1)作为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乙图中这两处溶液浓度的大小:①_______②(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丙图中⑦为_________,其在渗透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甲图中的_______ (填数字)。⑥中的液体叫
(4)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

请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①]细胞膜)

(1)比较图1和图2两种细胞,两者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图1细胞有__________,没有_______。
(2)图1细胞中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 ]_____ __、[ ]_____ __。
(3)若图1表示某内分泌细胞,向该细胞中注入含3H标记的亮氨酸,在该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放射性出现的结构依次是: ,该过程需要[ ]_____为其提供能量,若要用显微镜观察该结构,则需要用___ __进行染色。

下面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时期 (填字母)。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3)高中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_______________,持续观察图1所示的细胞,___________ (能、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
(4)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2中的具体时段是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