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0 年8 月26 日,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在于强调:

A.在少数名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
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其中宗法制的核心是

A.礼乐制度 B.大宗与小宗体系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度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调和劳资关系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