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
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
①毫秒之间,景物不同 ②如此之漂泊无定
③只见云气氤氲来 ④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
⑤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 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
⑦若许之变化多端
A.③⑥④⑤②⑦① | B.③⑥⑦①④⑤② | C.⑦①③⑥④⑤② | D.⑦①③④⑤⑥② |
2009年12月29日,某市启动“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征集优秀手机短信,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生情感,良好的生活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
主题有:①为青春喝彩②倡导文明行为③承诺践行道德。请你从上述主题中任选一个,创作一条手机短信。要求:①紧扣主题;②有文采,至少使用—种修辞③不超过40字,标点在内。(6分)
我写的主题是(序号及主题)
短信内容:
[ |
||||||||||||
40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目前,许多学校大兴读书之风,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名著。这本是教育回归人文的一大幸事,但当今学生阅读的大多是“导读”、“概要”、“速读”之类的"快餐式"作品。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名著阅读方式,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
材料二:有识之士们早就对中小学生疏远经典名著感到痛心疾首,言谈中无法抑制对“浅阅读”的反感与痛斥。但是,凡存在的东西总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学生对经典的“浅阅读”也不例外。陶渊明就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写道:“我告诉你,很多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
⑴ 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
答:
⑵你对上述材料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后所写的总结中的一段话,在词语、语法、表达等方面有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四处,将序号和修改的内容填入横线上
我对农村妇女①抱有无比深厚的感情。②在难忘的与那位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里,③邻居的两个大嫂无微不至地④关心我,照顾我。⑤她俩在我下地劳动时,手把手地教我施肥,又教我播种;我烧火做饭,她们送来了⑥刚摘下来的新鲜的瓜果和蔬菜……
序号修改
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标语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的具有宣传作用的话语。今年5月“宁波书城”即将开业,它将成为城市的阅读中心和文化地标。为突出书城的形象与内涵,请你拟写一个主题标语,并对标语作相应解说。要求:标语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4字,不得抄袭。
标语:
解说:临近高考,有人冒用教育考试中心的名义组织所谓“高考报告会”,推销高考辅导资料,并称报告者为“高考命题组专家”。下面是教育考试中心所作的声明,略去标题和落款,请你补写空缺部分,要求恰当、得体。
近期,
特此声明。 据报道,某地在一次系统内竞职笔试中,请了18名少先队员监考,结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个作弊者。消息传出,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制度创新,值得推广;也有人认为这是无奈之举,让人悲哀。请你对这种做法发表看法。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态度鲜明。(不超过
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