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2-10所示,有一电阻不计的光滑导体框架,水平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框架宽为l.框架上放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棒上,使棒由静止开始运动,当棒的速度为零时,棒的加速度为________;当棒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_______.
(1)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摆球质量过大
B.单摆振动时振幅较小
C.测量摆长时,只考虑了线长,忽略了小球的半径
D.测量周期时,把n个全振动误认为(n+1)个全振动,使周期偏小
(2)在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沙摆实验中,使木板沿直线OO′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摆动着的漏斗中漏出的沙在木板上显示出如图乙所示曲线,A.B.C.D均为直线OO′上的点,测出 ="16" cm,
="48" cm,摆长为64 cm(可视为不变),摆角小于5°,则该沙摆的周期为______s,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约为_____
_ m/s2(g取10m/s2)
一同学用游标卡尺测一摆球的直径时,游标卡尺上的游标尺和主尺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一摆球的直径是cm;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另一摆球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cm.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
的关系”的实验。下图为该实验装置图,其中砂桶及砂的总质量为
。
(1)探究时,为了让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应采取的措施和满足的条件有:①▲;②▲;
(2)该同学保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探究加速度
和小车质量
的关系,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小车加速度![]() ![]() |
1.99 |
1.23 |
1.01 |
0.67 |
0.49 |
小车质量![]() |
0.25 |
0.40 |
0.50 |
0.75 |
1.00 |
![]() |
4.00 |
2.50 |
2.00 |
1.33 |
1.00 |
为了直观反映不变时
与
的关系,请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
图象。
(3)由图象可得不变时,小车的加速度
与质量
之间的关系是:▲。
(4)另有一同学在该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纸带上选择13个打点,其中1、3、5、7、9、11、13号打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测得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6cm、x5=9.61cm、x6=10.26cm。
则打点计时器打下7号打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宇宙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仪器:
A.弹簧秤一个; | B.精确秒表一只; | C.天平一台(附砝码一套); | D.物体一个。 |
为测定该行星的质量M和半径R,宇航员在绕行及着陆后各进行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以求出M和R(已知万有引力恒量G).
①绕行时测量所用的仪器为_____(用仪器的字母序号表示),所测物理量为___.
②着陆后测量所用的仪器为(用仪器的字母序号表示),所测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星球质量M=____________;该星球半径R=____________(用
测量数据表示)
(1)如图所示,有人对“利用频闪照相研究平抛运动规律”装置进行了改变,在装置两侧都装上完全相同的斜槽A、B,但位置有一定高度差,白色与黑色的两个相同的小球都由斜槽某位置静止开始释放。实验后对照片做一定处理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如图所示的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
(1)观察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发现,斜槽末端都接有一小段水平槽,这样做的目的是。
(2)(多选题)根据部分小球位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闪光间隔为0.1s
B.A球抛出点坐标(0,0)
C.B球抛出点坐标(0.95,0.50)
D.两小球是从斜槽的相同位置被静止释放的
(3)若两球在实验中于图中C位置发生碰撞,则可知两小球释放的时间差约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