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宪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来源于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不仅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制宪时受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影响,第二代领导人在巩固宪政方面也从中汲取不少养分。
美国宪法另一个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顺利之后,在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却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任东来、陈伟、孙庆等编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材料二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后于1787年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作为制宪会议代表的55名制宪者简况如下:
制宪会议代表概况
代表们职业 |
多为律师、种植园主、商人、教授、医生 |
个人履历 |
46人曾任殖民地或州议会议员,42人是大陆会议代表,28人是邦联国会议员,7人曾任总督或州长。 |
受教育情况 |
31人受过大学教育,30人是律师,2人是学院院长,3人是教授,10人当过教师,9人在外国读过书。 |
——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材料三“这部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他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
——引自马克斯·法仑德《设计宪法》
材料四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的国体,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
联邦制和三权分立都用于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在美国的体制中,不论是联邦政权还是州政权或是联邦制中某个组成部分,都不应获得全部的国家权力。……
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必须时时注意个人自由的保护。
——引自宋鲁郑《美国宪法起草揭秘及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的核心”、“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订过程中还接受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
(3)根据材料四中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有关内容,分析其两个目的是什么?
。
(4)结合材料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特征?
“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
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
材料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年10月)
材料四: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
------肖璞 一兵《科索沃战争告诉世界什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3)在“争取人权”方面,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美和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人权问题国际化”,试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1)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请概述“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材料:16分
材料一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担任执政官及其他一切官职(司库除外)。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通称“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材料二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人在大会上都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划分公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宗法制的特点与作用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7分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4分
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叫什么?它的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机构的设立说明什么问题?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