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材料一中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 2)说明材料二中“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指出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等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孙文《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认识中国近代形势上,两者有什么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归纳说明各自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奖来得相当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经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
一一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一般公众,甚至许多当权的人都没有意识到使用核弹的战争究竟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一般公众仍然用城市的毁灭来想像,据了解,新的核弹比旧的核弹有更大的威力,一颗原子弹能毁灭广岛,而一颗氢弹能毁灭像伦敦、纽约和莫斯科那样的大城市……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应当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制止一场其结局对一切方面都必然是灾难的军事竞赛…。
——《罗素一一爱因斯坦宣言》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获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爱因斯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一一《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日本投降的原因。
(2)举出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并给出你的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这儿,老是有两党用笔或用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卫国家和自由的时候,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柏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
一一伏尔泰论英国的政党
材料二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认为政治派别的存在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它导致派系纷争,勾心斗角,民众的猜忌和骚乱,会毁掉新生的美国。
(1)伏尔泰和华盛顿对政党政治分别持什么态度?
(2)你如何评价政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