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 题。
降雨量 (mm) |
降雨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径流量(L) |
泥沙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1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示意我国中部某粮食生产大省的水系和1月份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省()
A.温带草原广布 |
B.地势西高东低 |
C.河流含沙量小 |
D.河流结冰期长 |
该省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旱涝灾害频发 | B.地形崎岖不平 |
C.光照条件不足 | D.对外交通不便 |
“中粮西运”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遏制水土流失②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③杜绝土地次生盐碱化④有利于减缓风沙危害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霜冻是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初霜冻日期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无霜冻期最短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该区域的初霜冻日期线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走向,海陆位置 |
B.西南部等值线密集;冬季风 |
C.①处等值线向西南凸出;地形 |
D.③处等值线向西北凸出;夏季风 |
网格模式是地理空间教学的分析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图示意某是不同地理信息的网格图,每格为100km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地域布局重化工业区,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选址,应增加的主要信息有()
①气候②土壤③交通④居民点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若根据已有的信息,则下列网格最适合设立重化工业区的是()
A.乙 I | B.戊 Ⅱ | C.丙 Ⅳ | D.丙Ⅴ |
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978—2007年,该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 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 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
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 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下列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低 B 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无长河
C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曲折的峡湾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