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 题。

降雨量
(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有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1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资源开发 B.交通 C.自然要素 D.宗教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强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高
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张教授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学术研讨活动
B.李老师暑假期间到桂林旅游
C.刘同学湖南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定居
D.王先生今年五月到香港出差

关天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
B.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约7亿
C.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D.我国(含港澳台)目前人口只有13亿多,人口与环境关系尚属良性循环

图为甲、乙两个国家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

A.1% B.2%
C.3% D.4%

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低—低—低”模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