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我国某区域图,回答 题。
5.对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
B.春季可能发生凌汛现象
C.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D.一年中有两次汛期
6.图示省区主要农业生产条件有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水热充足,积温较高
③交通便利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在8000年前,地球上大约有61亿公顷森林,近1/2的陆地被森林覆盖。目前,地球上仅存有39亿公顷森林和12亿公顷的稀疏林。被破坏的世界森林面积估计每年在1000公顷以上,许多著名的“森林之国”(如泰国)已名存实亡。早在1977年,泰国已从木材出口国变为木材进口国,泰国呵叻高原葱郁的森林已不复存在,裸露出砖红色的土壤,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回答7~8题。
关于上述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
②世界上的森林面积没有什么变化
③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④世界上森林面积减少使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
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 | B.保持水土 | C.调节大气成分 | D.涵养水源 |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 )
A.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
C.环境污染加剧 |
D.农业集约化经营 |
荒漠化是指 ( )
A.沙漠扩张的过程 |
B.降水减少的过程 |
C.人为破坏草场的过程 |
D.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荒漠般景观的过程 |
某调查小纽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2所示。据此回答3—4题。
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技术是 ( )
A.RS | B.CPS | C.GIs![]() |
D.人工科学考察 |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退耕还林 |
B.退耕还草 |
C.规定合理载畜量 |
D.防止过度樵采 |
读图1,回答1—2题。该图表达出的含义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方向 B发展水平 C.发展条件 D.生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