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工业是山西的主导工业,近年来山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化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业而占主体地位,但其工业仍以重工业为主。
下列有关山西能源基地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露天煤矿开发初期以工程措施为主 | B.采空矿区回填后,应以以生物措施为主 |
| C.排土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 D.采空矿区土地复垦,建立集约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 |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
|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
|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
|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
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
|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
| C.热量丰富 |
|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
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
|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
|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
|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
读下图,完成下列题。
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
|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
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
|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
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 B.土地荒漠化 |
| C.水土流失 | D.地面沉降 |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题。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 B.Ⅱ |
| C.Ⅲ | D.Ⅳ |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 A.①② | B.①④ |
| C.②③ | D.②④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③ | D.①④ |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题。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