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构成示意图”,回答 题。

5.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变化为( )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 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接近
6.我国目前( )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读下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震级(Ms)、震源深度(h)与烈度的关系
![]() |
5(千米) |
10 |
15 |
20 |
| ≤3 |
5 |
4 |
3.5 |
3 |
| 4 |
6.5 |
5.5 |
5 |
4.5 |
| 5 |
8 |
7 |
6.5 |
6 |
| 6 |
9.5 |
8.5 |
8 |
7.5 |
| 7 |
11 |
10 |
9.5 |
9 |
| 8 |
12 |
11.5 |
11 |
10.5 |
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表中h和Ms的关系是( )
| A.烈度与h呈负相关,与Ms呈正相关 | B.烈度与h呈正相关,与Ms呈负相关 |
| C.烈度与h、Ms都呈正相关 | D.烈度与h、Ms都呈负相关 |
下列多地震的地区与图中A地位于同一地震带内的是( )
| A.土耳其 | B.厄瓜多尔 | C.阿富汗 | D.伊朗 |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根据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 B.环境和技术 | C.交通和市场 | D.原料和能源 |
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
|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
|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
|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
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
|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 A.甲、乙、丙 | B.乙、丙、丁 | C.甲、乙、丙、丁 | D.甲、乙 |
“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内部又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域分异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部季风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是受水热组合状况影响形成的 |
| D.东部季风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
既是三大自然区分界线,又是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 A.长城-横断山脉 | B.太行山、祁连山 |
| C.昆仑山、雪峰山 | D.阿尔金山、大兴安岭 |
下图中AB、CD为两条纬线,B、C、E位于同一经线上,A、E、D为晨昏线上的三点,此时太阳高度为0°,AB之间所跨的经度是CD之间经度的2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E点位于赤道上,此时刚好日出,则()
| A.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 B.开普敦高温少雨 |
| C.洛杉矶森林火灾级别最高 | D.巴西高原草原枯黄 |
若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北京时间为15时,6小时后D点将迎来日出,则:
| A.C点与E点昼长之比为3:2 |
| B.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之比为4:1 |
| C.E点与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比小于1 |
| D.AED经度范围与全球经度之比为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