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动物育种人员饲养了一定数量的A动物,为了研究毛色为白色与黑色的显隐性关系,该饲养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组 |
实验结果 |
第一次实验 (1只)白色×(1只)黑色 |
生育3只黑色子代个体 |
第二次实验 (1只)黑色×(1只)黑色 |
生育2只黑色子代个体 |
第三次实验 (1只)白色×(1只)白色 |
生育了4只白色子代个体 |
某植物育种人员种植了一批中国本地的豌豆品种,为了研究该豌豆种子种皮的圆粒和皱粒的显隐性,该育种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组 |
实验结果 |
第一次实验 (1株)圆粒豌豆父本×(1株)皱粒豌豆母本 |
收获了346粒种子,全部是皱粒 |
第二次实验 将第一次实验获得的部分种子做父本与皱粒豌豆母本杂交 |
收获1846粒种子,全部是皱粒 |
第三次实验 将第一次实验获得的部分种子做母本与皱粒豌豆父本杂交 |
收获2002粒种子,全部是圆粒 |
第四次实验 将第一次实验的部分种子进行自交 |
收获了2499粒种子,全部是圆粒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对该动物的毛色显性和隐性判断是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该育种人员的豌豆育种实验结果,你认为豌豆种子粒型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植物育种学家在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方面比动物育种学家更容易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
Ⅱ、某小组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已知果蝇中长翅对残翅为显性(A.a),控制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某实验小组在25℃环境下孵化一批果蝇受精卵,4~7d后从这批孵化的幼虫中随机挑出了大量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A试管内,如果将其继续放在35℃环境下处理6~24h,培养出的成虫中会出现了一定数量雌雄皆有的残翅果蝇(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发生)。
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B试管内有1只残翅雄果蝇,但是不清楚其基因型,请以A试管的成虫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实验方案对B试管的残翅果蝇进行基因型的鉴定,请对你的实验设计步骤做简要的文字说明,并配合给出简要的遗传图解分析。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服浸于洗衣粉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最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2)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如下实验,并把结果用两曲线图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约为。
②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
现象判断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
(4)大力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
。
下图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关系,其中a、b表示有机小分子物质,A、B、X代表有机高分子物质,虚线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的分子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可分为B1、B2、B3等,其原因是:
从从 b角度分析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从A角度分析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3)与合成B1有关的A片段在人体的肝细胞中是否存在? _____;
原因是每一个体细胞中 ________。
(4)假如Bn是由51个氨基酸,两条肽链组成的,在形成1分子Bn的过程中,共形成 __ ________个肽键。
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的生物学实验。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示意图。
(1)上述实验的大体过程是:①将甲种伞藻的部分 ______嫁接到乙种伞藻的_______上;②将乙种伞藻嫁接到甲种伞藻的_____上.
(2)该实验的结果是:
①。
②。
(3)实验结果说明:。
Ⅱ.材料一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
同(如 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
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
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材料二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
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
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h)与
细胞质的体积(z)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帽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帽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帽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1)材料一中,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说明此时生物的
。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材料二实验的补充,并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中的图a和图b是细胞结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2)能合成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3)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4)图a是在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看到的图像,请问:图b是图a的某部位在同一显微镜的高倍镜下看到的图像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它是大肠杆菌细胞,不具有图上的哪些标示部分? __________
(5)如果它是水绵细胞,应该具有的一个特殊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它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________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所以容易观察区分。
(7)含RNA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RNA大部分在细胞质,DNA主要在___________.用甲基绿砒罗红混合染色剂可以将DNA和RNA染成不同颜色,因为两种染色剂对DNA与RNA的____________不同.混合染色剂将DNA染成________色.
(8)④中一个CO2分子进人①中,总共穿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9)图a、b可能是下列哪些物种的细胞?。(填序号)
A.轮藻的叶肉 |
B.燕麦胚芽鞘 |
C.樟树的幼茎表皮 |
D.蓝藻 |
E. 洋葱根尖的分生区
Ⅰ.下面是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设计中[去除滤液中的杂质]的三种方案: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方案一中将含DNA的滤液不断改变溶液浓度,是利用了DNA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下图中浓度N的数值为mol/L。
(2)方案二中直接在滤液中加入嫩肉粉的作用是。
Ⅱ.茶油不是芳香油(其香味是某些酯的香味),但其提取过程与橘皮油的提取非常相似,下面是茶油的提取实验设计:
(1)蒸粉的主要作用是。
(2)与橘皮油的提取实验设计比较,不同点是橘皮油的提取过程中需要用石灰水浸泡橘皮,在压榨过程中需要加入相当于橘皮质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原因分别是,。
Ⅲ.(1)萃取胡萝卜素时用石油醚作萃取剂效果较好,原因是石油醚。
(2)提取的胡萝卜素用纸层析法进行检测,检测开始时的图解如右图(2cm处为样品,A、D为标准样品,B、C为萃取样品),分析检测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若样品B、C有与A、D平齐的色素点,则说明萃取样品中含有B-胡萝卜素,否则说明萃取样品中不含B-胡萝卜素
B.若样品B、C含有与A、D不平齐的色素点,则说明萃取样品中含有不同于B-胡萝卜素的色素
C.若四处样品均未出现色素点,最可能是石油醚没及了点样
D.若样品B、C有与A、D平齐的色素点,则此平齐色素点对应色素在石油醚中溶解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