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 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
1915—1918 |
1919—1922 |
1923—1926 |
文章篇数 |
770 |
631 |
128 |
“革命” |
0.78% |
2.45% |
25.14% |
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报刊对社会生活反映最及时。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户、放开、奖金、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裁军。这最有可能是()
A.1958年 | B.1978年 | C.1984年 | D.1992年 |
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这表明()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 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 |
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 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 |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这时各种西方社会学说涌入中国,最能刺激中国人神经的是()
A.自由主义学说 | B.社会进化论 |
C.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 D.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