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韩诗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陈诗的“明月隐高树”和韩诗的“晓月暂飞高树里”,描写的景物是相似的,但一“隐”一“飞”,各得其妙。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课文《孔雀东南飞》,完成后面小题。
下列各组多义词中,对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
①a.儿已薄禄b.嬉戏莫忘c.黄泉下见d.会不从许
②a.相常日稀b.君既若录c.渐愁煎迫d.府吏丁宁
③a.阿母媒人b.多后世人c.家来贵门d.家事夫婿

A.①bd ②bd ③cd B.①ad ②cd ③ac
C.①ac ②ad ③bd D.①bc ②ac ③bc

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今报府四体康 B.于今无会 求假暂归
C.君既见录腰流纨素 D.君妾亦然诺诺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赋”的手法,它在诗歌中的作用是提摄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
B.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她“严妆”,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其作用是表现其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
C.诗的结尾写兰芝、仲卿合葬后的情况,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
D.这首诗按照刘焦二人的别离、抗婚、殉情的婚姻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因诗人巧用对比和夸张而意境深邃,富于情味。
B.诗中一、二两句前后呼应,既是纪事写景,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C.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构思灵巧,戏语雅趣中又启人神思。
D.这首短诗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片童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边的小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1)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2)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传神所在。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的表现技巧。
说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两句诗的含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