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 自交→F2 人工选择(汰劣留良)→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
B.甲品种×乙品种→Fl→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单倍体小苗→秋水仙素人工诱导染 色体加倍→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
(1)a方法属于常规的 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
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 。
(2)b方法是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属于多倍体,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 (“干燥的”、“萌动的”、“休眠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 (“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全是对人类有害的”),所以要对其进行 。
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自交,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如下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之多,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B.S基因的种类多,体现了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
C.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子代基因型比值为S1S3:S2S3:S1S2=1:1:1 |
D.花粉不能伸长的原因可能是细胞中无法合成蛋白质 |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
A.Ⅰ-2、Ⅰ-4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
B.Ⅲ-4、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
C.Ⅱ-4、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
D.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 |
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 / 64 | B.5 / 64 | C.12 / 64 | D.15 / 64 |
蛋白水解酶分内切酶和外切酶2种,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端的肽键,内切酶则作用于肽链内部特定区域,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见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蛋白外切酶处理该多肽,则会得到49个氨基酸
B.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1个,N原子数减少3个
C.蛋白酶1和蛋白酶2均属于蛋白内切酶
D.该四十九肽只有第22、49号位为赖氨酸,而苯丙氨酸存在于第17、31、32号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