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0分)【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1928年斯大林实施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对世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西方在刚开始时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对欠发达国家来说,苏联成功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在安定下来,进入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给彻底破坏了,大萧条产生的经济混乱和大规模失业逐渐损害了前几年已经取得的和解的基础。各国政府在日益增长的贫困和不满情绪的压力下频繁更替。而这种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反过来又直接地、也是灾难性地影响了国际形势。
——上述材料均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历史的显著特征是什么?(2分)这一特征是
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5分)
(2)20世纪30年代末,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其原因。(3分)
“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下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 C.调整农业政策 | D.推行“以工代赈” |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
|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
|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 “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那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土地法令》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明成祖称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期夷习。”……梁启超语: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再看两支船队的对比表,你的感想的集中点是
| 船队性质 |
经费来源 |
航海目的 |
船队成员 |
扮演角色 |
|
| 中国方式 |
皇帝特遣船队 |
国库支付 |
宣扬国威 |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
外交使团 |
| 西洋方式 |
私人航海探险队 |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和香料 |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
A.国力 B.资本积累 C.东西方差别 D.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别
我们在欢庆青藏铁路通车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光绪六年(1880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相哗骇”,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之行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可以体味。步履之艰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人自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
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兴建权。
③洋务派内部矛盾重重
④地主阶级洋务派拒绝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