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5-9,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直线增长境质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后,该曲线就不再是上升的曲线了,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短暂上升后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增
长。这就验证了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有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
材料二:2004年山东省淄博市“环境立市”的口号是:“经济好,环境好,老百姓才能真叫好”。市领导向全市人民宣布:高耗能、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将逐步被科技含量高、排放达标的新型产业替代,GDP将首超千亿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将达304天。市民们说:“几十年来终于能放心穿白衬衫了”。
(1)英国在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增长,原因是: ,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2)淄博市市民过去不敢穿白衬衫,说明该市的首要污染物是 。
A.SOx | B.NOx |
C.总悬浮颗粒物 | D.铅的化合物 |
(3)我国现行的哪些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至少举3例) 。
(4)发达国家以“标准”、“标志”名义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准、环境污染标志的市场准入条件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为西方国家的市场罩上了一层巨大的保护网,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挡在了门外,使其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如IS014000环境认证。针对上述状况,我国政府在冲破“绿色壁垒”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
(1)比较X、Y两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
(2)比较分析R河MN段和EF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3)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
(4)简述甲平原南部种植冬小麦有利的自然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上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含有生物化石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 “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判断图中A处沿岸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B、C两地冬雨量的大小,并利用气压带、风带的知识说明原因。
(3)解释D附近海域渔业资较丰富的主要原因。
(4)说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的成因。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能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______,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_____ ___江,最终流入______海。
(2)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__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__,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_________,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________。
{环境保护}
读材料,回答下列间题
材料一: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呕,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日。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的红土地,其含沙量居广西诸大江河之首。
材料二:红水河流域开发图。
(1)根据图文材料,提出红水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2)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右图是河南省某地1951年~2009年干热风日数年代变化统计图。
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