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的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是20V,b点的电势是24V,d点的电势是4V,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
A.4V | B.8V | C.12V | D.24V |
如图,电源的电动势E= 1.5V,内阻为4Ω,Ro=lΩ,变阻器R的电阻可调节范围是O~10Ω,在滑片P从A到B的过程中,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总功率逐渐增大 |
B.电源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 |
C.变阻器R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
D.电源的效率可能不变 |
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板平行放置,构成一平行板电容器,与它相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接通开关S,给电容器充上电,随后
A.保持S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
B.保持S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介质,则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大 |
C.断开S,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测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
D.断开S,减小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则两极扳间的电势差减小 |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电场的一簇等势面且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一个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进入电场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实线轨迹运动,
粒子先后通过M点和N点。在这一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由此可判断出
A.N点的电势高于M点的电势 |
B.![]() |
C.![]() |
D.![]() |
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带电棒 |
B.先移走带电棒,再把两球分开 |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
D.用手接触乙球,移开导体棒,然后将手离开乙球,最后将两球分开 |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板A和板B分别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m<M)的同一木块C,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vo从左端滑上A和B,C与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最终C相对于A和B都静止。在这两种情况下,从C滑上A和B至相对静止的过程中
A.A和B相对地面滑动的距离相同
B.C相对于A和B滑动的距离相同
C. C的最终速度相同
D.产生的热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