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据材料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1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James Madison
(1)结合所学,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

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4)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材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幅员际天,机务日繁,相天下重地,立行省而分治焉。若稽古制,魏、晋有行台,齐、隋所管置外州称行台尚书省,唐以诸道事繁,准齐分置。分行省,其遗制也。
——《元史·百官志一》
材料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元史·地理志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代统治者实施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形成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从行省权力运行的角度说明元代行省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针对这份宣言,1791年女作家奥普兰·德·古日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第一条:女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的享有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只能根据对公益所做的贡献来评定。
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女人和男人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尤其是反抗压迫权。
第三条:国家的主权的本原,实质上存在于由女人和男人联合而成的国民。任何团体和任何个人均不得行使未经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
——《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里根在他任期(1981-1989)的开始阶段,……国家正面临着一场“经济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日益迫近这场灾难的主要标志就是预算赤字估计要扩大,利息率暴涨和通货膨胀的再度加速。……竞选运动已经把里根方案的基本内容展示如下:
1.大幅度减税。个人所得税每年削减10%,共削减3年。此外,大幅度降低企业投资所得税。
2.大力压缩计划中的非国防开支。
3.减缓和稳定货币增长速度,促使通货膨胀下降。
4.大大减少政府管制。
还有两条没有包括在里根经济政策通常的四根支柱之内,但是,它们是方案的重要部分或制约因素:
5.大力扩充国防开支。
6.在几年内,使联邦预算达到平衡。 ——《美国总统经济史》
材料二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不是解决方案,政府就是问题所在。
——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1981-198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方案”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里根对经济危机认识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明代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晚明社会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流动特点的主要区别。根据材料,指出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