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作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
B. |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
C. | 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
D. |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
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B两物体0时刻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
B.若0时刻A在B的前方某一位置,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
C.若0时刻B在A的前面且两者相距60m,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两次
D.若0时刻B在A的前面且两者相距30m,则以后它们一定能相遇三次
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的位移最大
B.质点C的平均速度最小
C.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一个质量为0.2kg的小球从空中静止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间可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0~t1时间内,小球的位移为2 .2m |
B.在0~t1时间内,小球的路程为2 .8m |
C.在0~t1时间内,小球在空气阻力作用下损失机械能2.2J |
D.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机械能1.6J |
下列图象能反映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经2 s不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t=4 s时,A、B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C.在相遇前,t=4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D.在相遇前,A、B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2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