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厚的粗细不均的沙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沙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
(1)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4分)
(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4分)
(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2分)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区内有我国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区。雅丹原是维吾尔族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土丘”;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如图乙所示)。
材料二图甲区域生产的枸杞具有颗粒大而饱满,肉质肥厚而核少,色泽鲜艳而味甘等特性,且富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图中M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1)解释雅丹地貌的成因。
(2)分析图甲区域种植枸杞不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说明M市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3)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是衡量霾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甲图为天津市2014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乙图为 2014年1月一次霾天气分布状况和天气形势图,丙图为该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题。
(1)甲图中,代表冬季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图,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C.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
(3)根据乙图,分析图示天气形势对我国中东部霾天气的影响。
(4)对比该市NOx和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西南某省份为大力种植橡胶,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橡胶林涵水能力很差,为保证橡胶产量,需要扩大间距,控制单位面积植株数。下图为原生态林和橡胶林的水循环示意图。
指出橡胶林涵养水源能力很差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地理—自然灾害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出现的日期称为终霜冻日。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等高线和终霜冻日分布。
(1)归纳该省终霜冻日的空间分布特征,简述主要影响因素。
(2)请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当地农民减轻霜冻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