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以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 |
|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
|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
|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的频率增大,能更加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 |
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 | B.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
| C.性质不同的力,对于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 D.性质相同的力,对于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
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 B.对于力只需要说明其大小,而无需说明其方向 |
| C.一个施力物体只能有一个受力物体 |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几个施力物体 |
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的正方形线框置于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其边界与正方形线框的边平行。现使线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沿四个不同方向平移出磁场,如图所示,则在移出过程中线框一边a、b两点间的电势差绝对值最大的是()
如右图是氢原子第1、2、3能级的示意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了一个光子a后,从基态跃迁到第3能级.然后该氢原子自发地放出一个光子b后,由第3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接着又自发地放出一个光子c后,由第2能级跃迁到第1能级.设a、b、c三个光子的频率依次为ν1、ν2、ν3,波长依次为λ1、λ2、λ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λ1>λ3>λ2 |
| B.ν1=ν2+ν3 |
| C.λ1=λ2+λ3 |
| D.ν1>ν2>ν3 |
如图所示,图线Ⅰ、Ⅱ、Ⅲ是a、b、c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开始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0-t0时间内( )
| A.三质点的平均速度va>vb>vc | B.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
| C.只有b、c的平均速度相等 | D.c的平均速度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