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22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 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
(4)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5)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M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段,该铁路最东段的名称是,该铁路西端港口的气候类型是。
(2)图中R河与东部季风区河流相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80年代中期以来,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指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主要自然景观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简要回答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发展种植业气候条件的优势。
(3)一艘海轮从甲图中A港口出发,走最近的海上航线到美国的旧金山,写出沿途经过的主要海域、海峡和运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材料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统计表
少数民族 种类数 |
少数民族 人口数量 |
少数民族 人口比重 |
壮族 |
仫佬族 |
毛南族 |
瑶族 |
55个 |
全国第1 |
全国第4 |
占全国92% |
占全国90% |
占全国90% |
占全国60% |
(1)简述该省区的地理位置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省区少数民族特点。
(3)桂林地区的旅游资源属于自然景观中的,试简述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读某区域七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问题。
(1)甲地气压值可能是百帕。乙地渔场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描述图示大陆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此时影响丙地的天气系统是。简述丙地此时的天气特征及原因。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遭受60年来的最大旱情。全省受旱面积已经达到了63.1%。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26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为11.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9%;另外,同期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6 ℃。
材料二 中部六省土地利用类型和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河南发生干旱灾害,可能对哪种农作物影响最大?为什么?
(2)分析河南此次旱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3)针对河南这次旱情,急需进行引水灌溉。请回答水源可以从哪里来。(写出三个方法即可)
(4)据图归纳中部六省土地利用类型特点。该区域在土地利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