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和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由l8.2%提高到20%等目标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①充分发挥政府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作用 ②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特别是行政手段的基础性作用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
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
2009 年9 月23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64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指出:“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这是因为
A.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09年12月14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为抗议发达国家试图“杀死《京都议定书》”,由非洲国家牵头,超过130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退出当天早间会。 材料说明了
A.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
B.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难以得到贯彻实施 |
D.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和结盟,共同对抗发达国家 |
下列观点摘自某班以“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黑板报。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①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56个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④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