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共热后会发生颜色反应,且麦芽糖溶液的浓度越高,颜色越深。用不同浓度梯度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共热后的颜色反应,建立标准比色溶液试管,通过与标准试管中的颜色的对比,可以测定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速率,进而推断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甲同学在其它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10℃、15℃、20℃、25℃、30℃条件下,测定并记录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绘制成曲线(如下图)。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唾液淀粉酶所需最适宜的温度是30℃。
 
(1)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所需最适温度是30℃,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重新设计“测定唾液淀粉酶所需最适宜温度”的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请将预测的结果在下面的坐标中绘之V—t曲线。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预测:
绘制曲线: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两性花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做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后代数量足够多),以鉴别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
(1)该实验设计原理是遵循遗传的定律。
(2)请完善下表中的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和结论要对应,否则不得分)。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的实验结果
结 论(紫花基因型)
第一步:
出现性状分离
Dd


第二步:紫花植株×红花植株
全为紫花
DD


(3)该植物的种子的形状有饱满和皱缩之分,科学家研究发现种子的形状是与其内的淀粉含量有关。相关研究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图示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②由图可判断,该植物的AGpaes基因1突变为AGpaes基因2最可能是发生了
(4)该植物种群中因基因突变出现了一株开蓝花的,判断该植株与原植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方法是让该植株与原植物杂交,看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使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一定/不一定)进化了。

大豆为自花授粉植物,杂交育种比较麻烦。大豆田中偶然出现一株雄性不育(花中无花粉或花粉败育,但雌蕊正常)大豆,研究者想利用该大豆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便于杂交的雄性不育高蛋白纯种。
步骤一:研究者利用该雄性不育个体作为母本与正常大豆杂交,子一代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发现子二代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之比为3:1。取子二代中的雄性不育个体作为品种甲;
步骤二:选取表现为高蛋白(基因B控制)的个体连续自交选育获得纯合的高蛋白品种乙;
步骤三:选取品种甲与品种乙作为亲本杂交获得F1
(1)雄性不育个体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若控制雄性可育或不育的基因用A、a表示,则亲本中甲的基因型是,乙的基因型是
(2)若②中高蛋白个体中BB、Bb比例分别为1/3和2/3,需要连续自交代,纯合子比例会超过95%。
(3)研究者用步骤三中的F1自交获得F2,在F2中表现为雄性不育高蛋白的个体基因型是;若要获得纯种丙,还需要

(4)题(3)方法所需时间较长,若想缩短育种年限,可以采用育种。

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不同品种的过程。请回答:

(1)用①和②经过程Ⅰ、Ⅱ培育成⑤,属于育种,其原理是
(2)用③和④培育成⑤的过程属于育种,过程Ⅲ常用的方法是
(3)过程Ⅳ常用的方法是,品种⑥是倍体。
(4)③导入外源基因C后培育成⑦,应用的原理是,该过程需用到3种工具。利用这种方法育种最大的优点是
(5)②经射线处理培育成⑧的原理是。该方法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其原因是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在理论上,上清液中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体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的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

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小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试剂和试剂。
(4)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5)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