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2年有一位苏俄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是(   )

A.不加干涉 B.联合 C.限制 D.消灭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作者认为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的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的新动向是()

A.美国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