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现象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哪一历史史实最为相似( )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A.土地改革运动 |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代末年洋务运动的足迹 |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下表为1913~1936年中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对下表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
A.上表反映出该时期民族工业还很弱小 | B.上表反映出民族工业总体上增长缓慢 |
C.上表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增长 | D.上表反映出民族制造业比较发达 |
图是一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统计情况图。下列表述不符合图中信息的是
A.面粉业的发展比较迅速 |
B.增长势头因一战结束而下降 |
C.增长与欧洲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
D.反映了当时我国轻工业发展状况 |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 B.延缓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进程 |
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对这种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B.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C.资本主义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 |
D.这些破产的手工业者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