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4回答题。
1 .30年间该地区 (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读我国1978年以来的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在经纬度上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从两幅图的总体趋势分析,能源生产、消费和GDP重心三者的移动趋势是
A.向西南移动 B.向东北移动 C.向东南移动 D向西北移动关于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三者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生产重心走势趋向GDP重心
B.能源生产、GDP重心走势趋向消费总量重心
C.能源生产、消费总量重心走势趋向GDP重心
D.能源消费总量重心走势趋向GDP重心关于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经纬度上的差距在加大 |
B.与能源生产重心相比,能源消费明显偏南,移动幅度较小 |
C.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逐渐趋向平衡 |
D.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不密切 |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技术 | D.交通 |
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
下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植被 | D.补给 |
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
图中东部数值比西部高,是因为
A.东部自然灾害种类比西部多 | B.东部人口比西部多 |
C.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值比西部高 | D.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灾害数量比西部多 |
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春季常有旱灾 | B.乙地夏季常有涝灾 |
C.丙地秋季常有台风 | D.丁地冬季常有寒潮 |
下图为欧洲西部四图2008年各种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平均消耗每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国家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依据图,可推知
A.甲国常规能源丰富 |
B.乙国水能蕴藏量大 |
C.丙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
D.国际油价上涨对丁国影响很大 |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山东 | B.甘肃 | C.广西 | D.内蒙古 |
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600元 |
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
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
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