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4回答题。
1 .30年间该地区 (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读某地一月等温线和不同月份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4~6题。
关于图示半岛一月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气温低,内陆气温高 | B.沿海气温高,内陆气温低 |
| C.北部温差大,南部温差小 | D.北部等温线向南凸,南部与纬线平行 |
关于“梅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梅雨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
| B.东亚临海各国都受到梅雨影响 |
| C.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梅雨影响 |
| D.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即为梅雨天气 |
下列对东亚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各国受台风影响的时间相同 |
| B.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属于反气旋 |
| C.4到7月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7到10月相同 |
| D.台风移动路径变化方向与气压带、风带有关 |
读我国不同海拔(a)、相对高度(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频率分布,I为分布频率、II为发生频率、III为频率比数,读图可知()
| A.从a图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阶梯界线海拔较高的位置 |
| B.从a图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 |
| C.从b图可知南方丘陵地区为我国主要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 |
| D.从b图可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阶梯界线海拔较低的位置 |
“北京—迪拜—拉各斯”是我国首条中非直达航线,下表为该航班时间表。结合下表,完成1~2题。
| 时间 |
起飞 |
到达 |
起飞 |
到达 |
| 周一 |
北京(40°N,116°E) 23:40 |
迪拜(25°N,55°E) 04:30 |
迪拜 6:10 |
拉各斯(6.5°N,3.5°E) 11:10 |
| 周二 |
拉各斯 13:30 |
迪拜 00:30 |
迪拜 02:00 |
北京 13:45 |
若北京到迪拜、迪拜到拉各斯分别飞行了8小时50分和8小时,北京、迪拜和拉各斯都采用所在国的统一标准时间,则拉各斯和迪拜所在国采用的标准时间分别为()
| A.中时区和东三区区时 | B.中时区和东四区区时 |
| C.东一区和东五区区时 | D.东一区和东四区区时 |
拉各斯、迪拜、北京所属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 D.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右图),完成8~9题。
可知该市()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
|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
|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
| D.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 |
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6~7题。
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A.工业 | B.行政中心 | C.海洋运输和贸易 | D.居民人口密度 |
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
| 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
| 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
| 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