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项推理不符合历史史实
| A.汉初林养生息→社会经济发展→汉武帝时国力最强盛 |
| B.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豪强地主建立田庄 |
| C.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生产→“开元盛世”出现 |
| D.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提倡工商皆本 |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 A.家庭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 C.官营手工业 |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
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
| 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
|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
|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
| B.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
| C.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
|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
|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
|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
|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