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34-36题。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 | B.1800—2000米之间 |
C.2800—3000米之间 | D.3800—4000米之间 |
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30-33题。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 | B.河网密集 | C.矿产资源丰富 |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
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 B.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
C.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
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28-29题。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加 | B.冻土面积扩大 | C.青藏高原抬升 | D.湖面蒸发增加 |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25-26题。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
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