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一个标称值为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 |
待测滑动变阻器,全电阻约(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 |
B. |
电流表,量程,内阻约 |
C. |
电流表,量程,内阻约 |
D. |
电压表,量程,内阻约 |
E. |
电压表,量程,内阻约 |
F. |
滑动变阻器,全电阻约 |
G. |
直流电源,电动势,内阻不计 |
H. |
游标卡尺 |
I. |
毫米刻度尺 |
J. |
J.电键导线若干 |
(1)用伏安法测定的全电阻值,所选电流表(填""或""),所选电压表为(填""或"")。
(2)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3)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量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度的表达式。
(6分)某同学研究小滑块在水平长木板上运动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选用的实验器材是:长木板、总质量为m的小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弧形斜面、挡光片、游标卡尺、刻度尺。器材安装如图甲所示.
①主要的实验过程:
(ⅰ)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宽度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 =mm;
(ⅱ) 让小滑块车从斜面上某一位置释放,读出小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示数t;
(ⅲ) 用刻度尺量出小滑块停止运动时挡光片与光电门间的距离L;
(ⅳ) 求出小滑块车与木板间摩擦力f =(用物理量m、d、L、t表示);
② 若实验中没有现成的挡光片,某同学用一宽度为6cm的金属片替代,这种做法是否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③实验中,小滑块释放的高度要适当高一些,其目的是减少误差。(选填“系统”或“偶然”)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
(1)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仔细读题并完成有关空缺部分内容:
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在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
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然后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个可移动的光滑定滑轮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两定滑轮的位置,使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
(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__________。
(1)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__________;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__
。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
,
,
,
,
,
。
(a)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
1 |
2 |
3 |
4 |
5 |
6 |
各计数点的速度/![]() |
0.50 |
0.70 |
0.90 |
1.10 |
1.51 |
(b)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图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由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
。(2分+2分)
现有一块59C2型的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满偏电流为,内阻约为800~850
,把它改装成
、
的两量程电流表。可供选择的器材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
电阻箱,最大阻值
定值电阻
,阻值
;
电池E1,电动势1.5V;电池,电动势
;电池
,电动势
;(所有电池内阻均不计)
单刀单掷开关和
,单刀双掷开关
,电阻丝及导线若干。
(1)采用如图1所示电路测量表头的内阻,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电池为。
图1
(2)用半偏法测图1中的电流表G的内阻。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电键![]() |
B.电键![]() ![]() |
C.当电流表示数从满偏电流Ig调到半偏电流Ig/2时,电阻箱![]() |
D.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的大小,对实验误差没有影响。 |
(3)将G改装成两量程电流表。现有两种备选电路,图2和图3。图为合理电路,另一电路不合理的理由是。
图2图3
甲、乙两个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共同研究在保持受到的牵引力不变的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
(1)甲同学通过对小车所牵引纸带的测量,就能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图乙是某次实验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出了5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频率为f=50 Hz的交变电流.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图线后,发现:当
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该同学后来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该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 )
A.改画a与![]() |
B.改画a与(M+m)的关系图线 |
C.改画a与![]() |
D.改画a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