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
A.罢除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
A.秦代的三公 | B.唐代的三省官 |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 D.清代的军机大臣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
①汉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需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