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大抵杭州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外至观桥下,无有一家不买卖者。”这说明
A.北宋东京商业呈现繁华景象 |
B.南宋临安商业繁荣 |
C.元朝时南方商品经济活跃 |
D.明朝中后期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 B.精耕细作 |
C.铁犁牛耕 | D.自给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