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 A.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 |
| B.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
| C.批评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
| 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
下列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
|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
| 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 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 |
分封制的大规模实施是在周公摄政和成康时期,目的在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把封建君主集权制推广到全国,从而确立了封建皇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分封制被历史否定,代之以皇帝集权制,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事。可是到了汉代,分封制又在全国相当大范围内实行起来。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封国制()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
| B.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
|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
| D.都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
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某考生的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
|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
| 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
|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该制度()
|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
|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
|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
|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
北宋基本解决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其主要措施是()
①文官任州郡长官②枢密使的设立③通判的设置④三司使的设置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