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大作用不包括
| A.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人发展 |
| C.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 | D.推动了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
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
| 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 |
| 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
| 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 |
| 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 |
有人说:“14——17世纪,西方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曙光,而中国则呈现出传统科
技的晚霞。”下列能验证该说法的是
| A.太阳中心说的提出与《天工开物》 |
| B.细胞学说的确立与《本草纲目》 |
| C.进化论的确立与《农政全书》 |
| D.相对论的提出与《梦溪笔谈》 |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
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
了进化论思想。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A.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
|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
|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
|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
1903年17岁的柳亚子读罢《民约论》,激动难忍,自作主张改名为“柳人权”,
字“亚卢”(亚洲卢梭);1905年出版的小说《卢梭魂》,讲到卢梭之魂游东方古国,遇见了
黄宗羲等中国革命志士之魂的故事。这些内容反映出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文化界
| A.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
|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
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随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
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
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建立民主共和 |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
| C.实行君主立宪 | D.向德、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