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形成了一大批优质农业基地和品牌产品。
(1)材料一是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材料二: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性,有历史人文的积累,有农村民俗文化的绵延,有革命文化的巨变,有工业文化的当代画卷,有戏剧文化的源泉,这些构成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的理论依据。
材料三: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3)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设。
全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明,和谐的民族关系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积极建设、积极促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继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1)有同学认为,“只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请运用《政治生活》中民族方面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2009年12月30日,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出台,有效地推进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新农保试点的启动,使沿袭几千年的农民“养儿防老”的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着力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又一重大惠农举措。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试分析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的必要性。
(2)请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江苏省应如何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
材料一
图1: 江苏省企业景气指数走势图
![]() |
|||
|
|||
![]() |
|||
|
|||
![]() |
|||
|
|||
阅读材料据此完成问题。
材料一:2003年下半年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总量情况
注: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后才出现工农业产品过剩。2004年我国人均GDP仅1 000多美元。
材料二: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及其比较
年份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 长率(%)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增长率(%) |
城乡收入之比为 |
2000年 |
2.1 |
6.4 |
2.65 :1 |
2002年 |
4.8 |
13.4 |
3.1 :1 |
2004年 |
5.7 |
21.3 |
3.4 :1 |
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
材料三:农业产值、就业人数、农村人口的比重
![]() |
农业产值占GDP 比重 |
农来就业人数 的比重 |
农村人口占全部 人口的比重 |
中国 |
15% |
50% |
63.34% |
工业化国家 |
15% |
20% |
40%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市场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与材料一、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国家应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8分)
有人认为,维护中央权威,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然会削弱多党合作制。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